青瓷中国瓷器的灵魂与血脉是工艺的种类中最为古老传统而又精致的代表就如同一位沉淀了千年的智慧和风华之女
中国的陶瓷艺术,自古以来便以青瓷和白瓷为两大代表性体系。其中,青瓷不仅是中国陶艺的起源,更是一种工艺之魂,其釉色由氧化铁成分决定,呈现出独特的青色。这种颜色的形成,可以比喻为“雨过天晴破云处”,正如古人赞美柴窑青瓷时所形容的一般。而这类作品,不仅在外观上令人惊叹,还具有一定的音响特色,即使敲击也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考古学家们通过挖掘发现,元代以前的大多数陶器都呈现出青色或其它近似于青色的调子。从东汉到清朝初期,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里,全国各地都有烧制青瓷的窑场,如浙江、河南、陕西等地,都有著名的窑址。
相较于此,白瓷则晚出现了大约400年左右,比如北齐时期就已经有了白色的陶器出土,而最早的是河南安阳范粹墓中的北齐时期白瓷。这说明先有蓝色,再有洁白,是事实无可争议的事实。
为什么会先有蓝色而后有洁白呢?这与当时制造陶器所使用的地质资源和技术水平有关。在那时候,由于科学知识有限,他们只能依靠当地自然提供的材料来制作陶器,而这些材料含有的铁量较高,所以他们发明了一种利用温度控制釉料中的氧化铁,使其变成氧化亚铁,从而产生那深邃而又细腻的蓝绿色泽。此外唐代诗人陆龟蒙还用“九秋风露越窑开”来赞美越窑 青 瓷,这也体现出了人们对这类产品高度评价的情感。
至今我们仍然能够欣赏到那些精致绝伦、姿态优雅的手工艺品,它们不仅展现了人类智慧,也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