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翡翠的智慧揭秘人工处理技巧与鉴别要诀
人工处理翡翠,一般有B货、B+C货和C货三种。B货的人工处理通常包括两个关键步骤:首先,通过浓酸漂白液来除去杂质并进行退黄处理,使底色更加纯净,达到不见褐或灰黑色杂色的目的。其次,用高压真空注入无色环氧树脂,以加固在酸洗漂白后而破坏了的翡翠结构。在晶粒间或缝隙内注入胶质聚合物,以起到填隙、增亮、润色和加固作用。但也有回填铅玻璃、油或者蜡等其他物质的情况。此类方法称为B货。
然而,这种处理虽然增加了翡翠的美观度,但同时也破坏了天然翡翠的原有结构,其效果是短暂且不可持续。这一手段被视作对 翡翠贸易中最大的欺骗行为之一。
关于B+C货,它们是在上述漂白和注胶过程中加入染料,一并进行加工而成的一种类型,有时也被称为“漂染玉”。
至于C货,它则采用传统炝色法,将未经颜色的白色石英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放入重铬酸铵溶液中,使之变绿成为一种人工产品,俗称“炝色玉”,常见于绿色或紫色的品种,被形容为“染料玉”。
(一)了解人工处理后的特征:
在酸洗过程中,铁等致色的微量元素被洗走,使得绿色与地子之间失去了自然过渡带,无论是深邃还是清新的感觉都丧失。
人工处理后的石英,不论是哪个级别,其颜调总是不自然呆滞,有邪气感;用放大镜观察可见网状的染料存在。
处理品上的绿浮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底层,而边缘参差不齐成絮状,与天然石英形成鲜明对比,那里的绿如钉子深植肉里沉实而有力,每一丝都是柔和而艳丽。
天然石英含有的矿物在酸性环境下腐蚀程度各异,因此,即使使用胶回填,也会留下凹痕可见。
(二)如何肉眼鉴定人工处理:
观察法:利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在晶体结构中的缝隙内藏匿着胶质或染料,可看出表面呈现网状纹理,或发现浸染后的网状颜素。
点滴法:将浓盐酸轻轻点滴在天然石英表面数秒即可出现汗珠效应,而不会出现这种反应的人为品。
敲打法:敲击天然石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敲击伪造品则发出低沉闷哑声。
酸烤法:使用浓硫酸擦拭背面,然后用烧红的大头针盖烤反复两三次,可看到变黄斑点,即证明是伪造品;若没有这类斑点,则说明该件乃真材实料。相较于火烧法,这种方法更安全有效。
只要掌握这些鉴定方法,并结合实际对比,你就能准确判断真假十拿九稳,不再担心误判。